用户1075116244986
![]()
5年,江苏最东端的三座城要抢走全省五分之一的GDP。”一句话,把悬念拉满。
这不是口号,是南通、盐城、连云港用港口、海风、芯片和绿电写下的日程表。
三市陆域加海域近7.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江苏,却长期被贴着“沿海洼地”标签。
如今标签被撕掉,逻辑只有三步:先让路通,再让产融,最后让生态值钱。
先看路。
沪通公铁把南通拉进上海半小时圈,盐通高铁让盐城告别“末梢”,连徐高铁把连云港送进亚欧陆桥最东端枢纽。
交通半径缩短,产业半径立刻放大。
再看产融。
南通把船谷变芯片谷,封测产能冲到全国前三;盐城把海风变成电,海上风电并网规模全国第一;连云港把港口变成化工新材料出海口,盛虹炼化一落地就是千亿级。
三市各打各的牌,却在一张牌桌上算同一笔账:用绿色溢价换产业溢价。
最后看生态。
林木覆盖25.2%,自然岸线保有35%,数字背后是把“不能开发”变成“限量开发”,把限量开发变成限量门票。
盐城丹顶鹤、连云港花果山、南通狼山,门票之外还有碳汇交易、绿电指标、零碳园区。
生态不再只是保护对象,而是新的生产资料。
悬念在于:当三市GDP冲到全省20%,苏南会不会反被“沿海定义”?
当海风、芯片、深水港成为新江苏名片,内陆城市如何接招?
留给读者的问题很简单:下一轮财富风口,是继续盯着上海内环,还是掉头向东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