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七天,南通人把长江边过成了大型客厅。
40万人挤进体育公园,不是看比赛,是赶集——非遗糖画旁边就是飞盘教学,大爷拎着刚买的烤鸭看街舞battle,手机镜头里全是“这也能行?
”的弹幕。
别怀疑,这就是南通最新打卡姿势:把江风当BGM,把消费当运动。
先说交通,以前提到滨江就头疼“堵到怀疑人生”。
现在游6、7、8三条公交专线像外卖小哥一样准点,2000个智慧停车位自动抬杆,比超市收银还快。
地铁2号线滨江公园站春节通车,到时候坐地铁去吹风,比去南大街买杯奶茶还顺。
一句话:车好停,腿不酸,带娃党也能推车直达草坪。
再说玩法。
体育公园这回把“动”和“逛”缝在一起:足球场边支起40个非遗摊位,风筝高手现场扎龙,隔壁滑板少年直接拿龙尾当道具,老板一边缠线一边喊“摔了不赔”。
最离谱的是家纺展区,800万成交额里有一半是95后下单的四件套——问就是“酒店同款,回家也能滚床单拍照”。
官方数据餐饮住宿涨320%,翻译成人话:江边小烧烤摊下午四点排号,老板把自家狗都拉出来端盘子。
有人担心“活动散了就凉”。
文旅局已经排好下一波:11月长江音乐节,12月真冰滑冰场加雪景灯光秀,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固定“滨江之链”市集,比大姨妈还准时。
华润万象天地明年国庆开门,星巴克臻选、MUJI已经签字画押,未来逛完公园直接转场买香薰,一条龙到腿软。
再加上1.2亿砸出来的二期景观带,3.5公里智慧步道,6个观景台,明年五月完工,夜跑族再也不用和电动车抢道。
最妙的是,整套操作把“滨江生活”四个字从房地产广告里抠出来,变成了动词:
傍晚六点,地铁口出来先买杯咖啡,看大爷放风筝;
七点溜进市集吃碗和牛汉堡,顺手拍张非遗皮影发小红书;
八点灯光亮起,冰场里小孩摔成一片,笑声盖过江轮汽笛。
没人提“文化赋能”,却处处是活的文化。
当然,也有人吐槽“人太多,草都踩秃”。
管理方倒很佛系:秃了就补种,明年混播耐踩草种,欢迎再来踩。
听着像玩笑,细想挺硬核——城市更新不是玻璃罩里的展览,就是让人可劲造,造完再升级。
明年如果申报国家级夜间文旅集聚区成功,南通就能把“夜濠河”的老IP旁边再挂一块“夜滨江”的新招牌。
到时候,长三角周末打卡地图又要重新画圈:苏州人坐高铁来吃河鲜,上海人自驾来看雪,泰州人骑车来刷步道。
南通不声不响,把长江边做成了包邮区最大的“客厅”,主客不分,来了就脱鞋上沙发。
最后一问:
明年春节地铁开通,你会是第一波去江边吹风的人,还是继续在家刷手机看别人放风筝?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