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暖!南通市海门开发区小学重阳活动:品习俗、践孝行,暖润童心

南通 更新于:2025-10-31 11:20
  • 散人1985

    秋光映童心 孝意暖重阳

    当秋阳为枫叶镀上金边,当桂香漫过校园的角落,重阳节的温情便悄然浸润了每一个角落。为了让传统节日的韵味与敬老孝亲的美德在孩子们心中扎根,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开发区小学五年级组精心策划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笔墨、镜头、行动为媒,串联起一段段充满诗意与暖意的重阳时光。

    师生同堂品重阳

    晨会课上,班主任们用泛黄的老照片铺开重阳的画卷,从“遍插茱萸”的古老习俗,到“登高赏菊”的文人雅趣,孩子们听得眼中满是向往。互动分享时,细碎的温暖在教室流转:“奶奶总把剥好的橘子塞给我”“爷爷用竹筐给我装过最甜的柿子”,稚嫩的话语里,藏着最纯粹的亲情。师生共话“敬老”,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秋光里悄悄发芽。

    童心敬老暖重阳

    周末,孩子们走出课堂,把温暖装进行动里:为奶奶捶背时,轻轻问“力度够不够”;给爷爷端茶时,小心吹凉热气;亲手做的贺卡上,画满星星与爱心,写着“愿爷爷奶奶永远快乐”。当长辈们的笑容与秋阳相映,亲情便有了最温暖的模样。

    丹桂飘香画重阳

    手抄报创作,是一次与秋日的浪漫对话。孩子们以画笔为桥,绘就重阳风情。画面里,有登高赏菊的雅致、祖孙相伴的温情,还有茱萸插鬓、菊酒飘香的传统习俗;文字间,是“九九”来历的探究、敬老故事的书写、经典诗词的吟诵。一张张手抄报,既展现了孩子们对重阳文化的理解,又传递出孝亲敬老的美好品德,让传统节日的韵味在童真创意中熠熠生辉。

    墨染秋色写重阳

    孩子们以重阳习俗、敬老怀亲为灵感,创作了一首首充满童真的诗歌。有的描绘登高赏菊的雅致,有的抒发对长辈的感恩,文字稚嫩却情感真挚。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文学创作力,更让重阳文化与敬老美德在诗意表达中深深扎根,为传统节日添上了一抹灵动的童趣色彩。

    镜头留暖忆重阳

    摄影,是时光的温柔定格。孩子们化身小小摄影师,用镜头捕捉长辈的日常:爷爷奶奶手牵手买菜,阳光落在他的银发上;奶奶推着小推车出门干活,脸上挂着忙碌的喜悦;祖孙俩凑在一块玩游戏,笑声漫过庭院。这些不加修饰的画面,没有惊艳的构图,却藏着最动人的烟火气,成为重阳最珍贵的记忆。

    家书载意寄重阳

    孩子们铺开信纸,一笔一划写下心里话:“妈妈您辛苦了”“外公,天气转凉多添衣物”“我会好好读书,成为您的骄傲”……信纸虽薄,情意却重,当长辈们捧着家书,读着字里行间的真诚,眼角的笑意与湿润的眼眶,都是亲情最动人的回应。

    秋阳正好,桂香未散,这场重阳主题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文化浸润中感知传统,在行动付出中学会感恩。愿这份对长辈的敬意、对传统的热爱,能伴随他们走过岁岁年年,让敬老孝亲的美德,如秋日的菊香般,永远芬芳。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