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崛起,权威榜单揭晓,新一线城市新成员?真假传闻一探究竟

南通 更新于:2025-05-21 23:44
  • 撼声合加
    听说南通马上成为新一线城市?真的假的?
    近期市场传言南通将跻身新一线城市行列,但从权威榜单与核心指标来看,这一说法缺乏支撑。2025年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榜单中,南通仍稳居二线城市第16位,而GYBrand等机构的百强城市排名亦未将其纳入新一线。这一结论背后,是多重现实因素的制约。

    一、经济总量与增速的双重瓶颈
    2025年一季度南通GDP为3125.3亿元,虽居江苏第四,但增速仅4.8%,低于苏州(9.85%)、南京(8.24%)等新一线候选城市。尽管南通2023年GDP突破1.18万亿元,但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行业占比超40%,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规模尚未形成气候。2024年南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2.96%,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较杭州(3.8%)、苏州(3.9%)仍有差距。

    二、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的短板
    截至2024年末,南通常住人口774.8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仅383.30万人,占比不足50%。相比之下,新一线城市中最低门槛的东莞常住人口已超1000万,且城区人口占比超80%。尽管南通近年通过“人口集聚工程”实现连续四年净流入超30万人,但人口基数与城市化率仍难以支撑新一线所需的消费市场与创新活力。

    三、交通枢纽地位的阶段性局限
    南通正加速推进沿海高铁新通道规划,计划通过沪通城际、如通苏湖城际等项目融入长三角高铁网络。但目前其高铁网络密度仅为苏州的60%,且缺乏直达上海核心区的350km/h高标准线路。2024年南通兴东机场旅客吞吐量400万人次,不足无锡硕放机场的1/3,国际航线空白制约了其作为区域枢纽的辐射力。

    四、政策定位与区域竞争的挤压
    江苏省内,南京、苏州、无锡已形成“三核驱动”格局,2025年一季度三市GDP总量达1.46万亿元,占全省48%。南通虽提出“跨江向海”战略,但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仍以承接上海产业外溢为主,尚未形成独立的区域增长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南通明确将“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作为目标,但未提及新一线城市申报。

    南综上所述,南通距离新一线城市仍有显著差距:经济结构转型尚未完成、人口集聚效应不足、交通枢纽能级待提升、区域竞争压力巨大。尽管其在智能制造(如星源材质新能源项目)、海洋经济等领域展现潜力,但短期内难以突破二线城市天花板。理性看待城市发展阶段,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人口质量、完善交通网络,或许比追逐“新一线”标签更具现实意义。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